色譜法又被稱為“色譜分析”,是種實用的分離、分析方法,在生物化學和分析化學領域占領其重要的位置。
液相色譜是色譜中基本的。液相色譜是基于混合物中各組分對兩相親和力的差別,以液體作為流動相的色譜法,被廣泛應用于農藥、制藥、化工、環境監測等領域。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液相色譜就已經在食品檢測領域被提及,并被寫進了家食品檢測法中。近年來,由于食品事故頻發,人們對食品安全重視程度越來越深,液相色譜在食品安全監測領域也有了更多的表現機會。
2008年的“毒奶粉”事件,讓“三聚氰胺”這個不常聽到的化學名詞走進了人們的視野,并在數年后直影響著人們對產乳制品質量的信任,也讓液相色譜在乳制品檢測領域嶄露頭角。
“毒奶粉”事件后,家標準全食品安全應急標準化工作組、全質量監管重點產品檢驗方法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迅速做出反應,提出了相關對策,其中有兩個方法涉及了液相色譜:高效液相色譜法和液相色譜-質譜法。而后,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又于2008年10月15日批準發布了《原料乳中三聚氰胺快速檢測 液相色譜法》(GB/T22400-2008)。標準規定了高效液相色譜法、液相色譜-質譜/質譜法、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法三種方法為三聚氰胺的檢測方法,并規定了檢測定量限。標準適用于原料乳、乳制品以及含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定量測定。
不同于“毒奶粉”事件中人為的惡意添加的三聚氰胺,還有些三聚氰胺成分會間接出現在牛肉、豬肉、雞蛋等食品中。三聚氰胺氮含量高,又無法用傳統的凱氏定氮方法將其檢測出來,所以很多不法商人將其添加到大豆蛋白粉、肉骨粉、魚粉、玉米蛋白粉等原料中,或是用它冒充粗蛋白質。被制成飼料的三聚氰胺經過動物消化、代謝后,仍有部分殘留在動物體內,威脅到人類的健康。
隨著色譜技術的發展,出現了眾多杰出的企業,如上海伍豐、南京科捷、上海儀電、珀金埃爾默、島津、賽默飛等,他們的產品為包括三聚氰胺在內的食品安全檢測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
面對三聚氰胺污染問題,除了要不斷提高檢測技術,家也要繼續加強監管,加大監管力度,嚴格控制三聚氰胺流入我們的食物鏈,保證人們的健康安全。